专业的股票融资成本_专业的股票融资比利_专业的股票融资利率
专业的股票融资比利你的位置:专业的股票融资成本_专业的股票融资比利_专业的股票融资利率 > 专业的股票融资比利 > 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?_太子_皇帝_杨贵妃
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?_太子_皇帝_杨贵妃

2025-04-05 21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80

  

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?_太子_皇帝_杨贵妃

李亨当了18年太子,45岁才成为皇帝。父皇压根不在乎他的死活。当年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,他被权臣打压,差点丧命,太子妃全家都因他而死。安史之乱,是他唯一的翻身机会。但他刚登基,被遥尊为太上皇的唐玄宗,就立刻送来了4个宰相。

李亨的坎坷上位路

李亨是太子,但他过得是真憋屈。作为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,李亨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。他2岁被封为陕王,15岁自立门户,为忠王,此后,他在王府里住了13年。

但唐玄宗实在太长寿了。古代帝王一长寿,就容易晚年昏庸。唐玄宗宠爱武惠妃,一天杀了包括太子李瑛在内的三个儿子。紧接着,李亨被立为太子。李亨没有政治背景支持,没有得宠的母亲,就这样,战战兢兢当了18年太子。

展开剩余91%

李亨当太子,当得是真的苦。权臣欺负他,不仅打压他,还往他身上泼脏水。而父亲唐玄宗压根不管他的死活,最后,身为太子的李亨,不得不与两任妻子婚变,这才保住性命。

天宝十四年(755年),唐玄宗过分宠爱杨贵妃,导致安禄山起兵造反。安禄山打的名号是:

诛杀奸臣杨国忠(杨贵妃的哥哥)。

天宝十五年,洛阳失守,安史叛军攻陷潼关,唐玄宗就带着宠妃、太子李亨和部分朝臣,离开都城长安,迅速往西逃。

逃跑的队伍有3000多人,但李亨的后队人马就占了2000余人,其中还有不少禁军精锐、广平王李俶、建宁王李倓(李亨的两个儿子)的亲信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唐玄宗的这支出逃队伍,基本被李亨控制。

第一站,唐玄宗逃到了马嵬坡。

来到马嵬坡的第一个晚上,保护唐玄宗的士兵们又累又饿,怨声载道。

《资治通鉴·卷第二百一十八》:丙申,至马嵬驿,将士饥疲,皆愤怒。

听着杨贵妃软糯的声音,他们奋起反抗,要求诛杀杨氏。一向忠心于唐玄宗的禁军首领陈玄礼,也要求诛杀杨贵妃。最终,杨贵妃被杀死在马嵬坡,史称“马嵬坡之变”。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,详细描写了这个凄惨的场景:

“六军不发无奈何,宛转蛾眉马前死。花钿委地无人收,翠翘金雀玉搔头。君王掩面救不得,回看血泪相和流。”

马嵬坡之变后,唐玄宗想要向西逃亡去蜀地,但太子李亨却想要留守。父子俩爆发冲突,最终,李亨带兵与父皇分道扬镳。一个月后,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,进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,成为唐朝第七位皇帝。远在四川的唐玄宗,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,被遥尊为太上皇。

李亨为何要即位?

李亨即位,是事急从权。当时,唐玄宗想去四川避难,无数百姓跪着求皇帝守城。最后,太子李亨留守,唐玄宗还是去了四川。此后,唐玄宗的表现太差了,导致人心都朝着李亨汇聚。

他开始有了七八万的精兵,有了一定的兵权,但这个时候,唐玄宗直接给他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后,然后把其他儿子都派出去带兵。

唐玄宗的做法,很明显,就是为了牵制李亨。可李亨现在也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如果他不即位,不仅死的人是他,估计整个唐朝,要出好几位皇帝了。

这个时候,李亨无论是为了安抚幕僚,激励将士,还是对阵安史叛军,都必须要称帝。不称帝,没办法调动兵马,没办法筹措钱粮,没有人心拥护。

李亨算篡位吗?

从李亨的操作来看,他仿佛是个隐忍的王者。苦了18年的他,瞅准时机,给唐玄宗重创:杀他宠妃、篡他皇位。

宋代学者范祖禹在《唐鉴》中指出,唐肃宗李亨即位,是“叛父”“自立”“不孝”。明朝的学者王夫之,更是直接在《读通鉴论》中表明“肃宗自立之罪不可辞也”。

从他们开始,后代不少人跟风,称李亨即位就是趁着安史之乱,篡了唐玄宗的皇帝位。但李亨真的是篡位吗?

当时的李亨,虽然具备了篡位的理由和实力,但他的即位,还真算不上篡位,而是名正言顺的“内禅”。

第一,李亨是太子,即位是为了平乱。

初期,唐玄宗的确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。但晚年,唐玄宗过于迷恋女色,逐渐昏庸,干了不少蠢事。因为武惠妃,他一天杀了三个儿子。武惠妃死后,他听说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的老婆不错,又抢入宫中,立为杨贵妃。此后,奸臣当道,百姓太苦,但唐玄宗无动于衷。

安史之乱爆发,马嵬坡兵变,唐玄宗依然没有半点悔改的意思。当时,形势危急。洛阳、长安两京失守,安史叛军势如破竹,可作为皇帝,唐玄宗不想着平乱,只顾着逃命。无数百姓、朝臣,跪在唐玄宗面前,求他守城。可最终,唐玄宗依旧选择继续西逃。

唐玄宗想要去四川,因为四川易守难攻,最是安全。可唐玄宗走了,唐朝上下群龙无首,无人领导全国抗战,更无人统一指挥调动军队。此时,大唐上下,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当首领。

百姓不傻,他们知道谁更适合当君王。于是,金城百姓对着李亨大喊:“我等愿追随殿下,往东去破叛贼!”

《资治通鉴》:“至尊(唐玄宗)既不肯留,某等愿帅子弟从殿下(太子)东破贼,取长安。若殿下与至尊皆入蜀,使中原百姓谁为之主?”

在国家危难之际,皇族需要承担社会责任。此时,李亨作为唐朝太子,在父皇失职之际,理应站出来,承担领导职责。

第二,灵武登基之前,唐玄宗曾三次宣旨,要李亨即位。

在《灵武受命宫颂并序》中,有唐玄宗三次宣旨,让李亨即位的记载。

“皇曰内禅,于再于三。”(《灵武受命宫颂并序》)

《灵武受命宫颂并序》的作者,是和唐肃宗同一时代的杨炎撰。“内禅”二字,在古代文献中经常使用,专指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。比如:

《晋纪论晋武帝革命》就以“内禅”来形容尧舜的权力交接。

“尧舜内禅,体文德也;汉魏外禅,顺大名也。”(《晋纪论晋武帝革命》)

而唐玄宗对李亨的“内禅”意图,一共有三次。

第一次内禅,发生在天宝十三年的秋天。

根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天宝十四载(755)十二月,……上议亲征,辛丑(十六日),制太子监国,谓宰相曰:‘朕在位垂五十载,倦于忧劝,去秋已欲传位太子,值水旱相仍,不欲以余灾遗子孙,淹留俟稍丰。不意逆胡横发,朕当亲征,且使之监国。事平之日,朕将高枕无为矣’”

“去秋”就是去年秋天的意思,即天宝十三年的秋天。

当时,安史之乱尚未发生,唐玄宗第一次明确宣布自己想要传位给太子,但是因为当时发生了水旱灾难,他不忍心把一个灾难的国家交给后人,也就耽误了。

这次传位意图,在《旧唐书·韦见素传》中也有印证:“往十三年,已有传位之意。”

第二次内禅,发生在天宝十四年,即安史之乱发生之后,《新唐书》和《旧唐书》均有记载。

《旧唐书·杨贵妃传》:河北盗起,玄宗以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,监抚军国事。国忠大惧,诸杨聚哭,贵妃衔土陈请,帝遂不行内禅。

《新唐书·杨贵妃传》同样记载:帝欲以皇太子抚军,因禅位,诸杨大惧,哭于廷。国忠入白妃,妃衔块请死,帝意沮,乃止。

随着安禄山的起兵,年迈的唐玄宗明显招架不住,他想退休颐养天年,让太子李亨继位管事平乱。

但是太子的死对头杨国忠,坚决站出来反对,杨贵妃也几乎是以死相逼,唐玄宗才被迫没有传位。

这第三次内禅,发生在天宝十五年六月,也就是马嵬坡兵变的时间点。

《资治通鉴》:“天宝十五载(756年)六月十五日,玄宗分兵,同时,宣旨传位:乃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从太子,且传谕将士云:“太子仁孝,可奉宗庙,汝等直善辅之。”太子南向号泣而已。又使送东宫内人于太子,且宣旨欲传位,太子不受。

马嵬坡的唐玄宗,爱妃被逼自杀,自己也老态龙钟要逃命,早已经心灰意冷,无意与叛军周旋。可是,在这种场合下,太子李亨面对唐玄宗的公开传位,他根本不敢接受。

马嵬坡,是兵变的地方,也是杀人的地方。即便李亨再想当皇帝,也绝对不可能在这样血腥的场合直接开始“登基大典”。但是,虽然李亨没有同意,但是唐玄宗的旨意已经下了,这表明他是完全同意和支持李亨即位的。

第三,李亨即位,举国拥戴,唐玄宗也发来贺电。

马嵬坡兵变之后,唐玄宗带着一对士兵进了四川,太子李亨则北上朔方,来到朔方的大本营驻地灵武(今宁夏灵武),准备调兵遣将,平叛收复失地。

得知太子北上的消息之后,举国百姓欢呼,尤其是叛军占领区的百姓:“太子大军至矣!”

在灵武,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正在前线抗击安禄山叛军,留守的重要将领五次上书李亨,请求太子即位;随同李亨一起北上作战的建宁王李倓、广平王李俶、南阳王李系、乃至奉节王李适等皇室中人,也都纷纷跪求李亨即位。

随行的文官,也都全部请求李亨以大局为重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李亨被众人推上了皇位。

即位是事急从权,随后,李亨立刻派人去四川禀告了唐玄宗。唐玄宗十分欣慰,立马把自己身边的四个宰相韦见素、房琯、崔焕以及崔圆,都派去了灵武,辅佐李亨。

这四人,便是唐玄宗对李亨的肯定。而后,举国上下,不管是平民、士兵、将领、文官,还是不问世事的高僧,都表现出了对李亨极大的拥戴。唐代武僧道平,还因为助力前线杀敌有功,被册封为“金吾大将军”。他们深切希望李亨能够举起平叛大旗,给唐朝带来和平,带来中兴的希望。

因为李亨的即位,唐朝及时拥有了主心骨。至德二载(757年),李亨收复了洛阳、长安两京,安史之乱虽没有完全平息,但大局已定。

纵观整个唐朝,从未有史书称李亨是篡位,所有的相关正史记载、野史印证的都是李亨临危受命,因为内禅名正言顺得了皇位。就连诗人杜甫也在《哀王孙》诗中宣称是“传位”而非“”篡位:

“窃闻天子已传位,贤德北服南单于。”

宋明之后,李亨篡位的声音,才开始传播。客观来看,按照这帮人的说法,李亨要想名正言顺即位,就得是唐玄宗下旨得当场,李亨明明白白接旨上位。否则,李亨就是“篡位”。

可是,“篡位”的意思是,以不正当手段夺取君主的帝位。李亨成为皇帝,是名正言顺、是现实所需、更有举国拥戴和“太上皇”唐玄宗的追认。按照当时紧急的情况,唐玄宗甩手不管,要去四川养老,如果还对李亨即位的形式过分苛求,国家都要灭亡了。

对于李亨来说,灵武是他的一场赌博,也是他的转折点。

如果他即位,平叛成功,他将是受人拥戴的帝王,一旦不成功,他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,性命堪忧。

如果他不即位,他只是个不太勇敢的太子,一切黑锅自有父皇唐玄宗背着。

或许是难以拒绝百姓殷切的眼神,或许是皇室中人自带的使命,李亨最终选择了灵武即位。

45岁的李亨,当上皇帝后,就再也没有放松过。他在位七年,平叛七年。只可惜,生命的最后几年,李亨宠幸宦官,派宦官监军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,罢免了郭子仪军权,导致安史之乱迟迟未能完全肃清。公元762年,52岁的李亨带着遗憾离世,把这个重担交给了唐代宗李豫。

发布于:天津市